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马顺先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马顺先访谈:酷爱写生的传统守望者

2012-03-21 16:31:14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马顺先,生于1966年12月,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结业于文化部第二届重彩画高研班,鲁慕迅工作室中国花鸟画研修班。作品曾参加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展、首届中国写意画展、城市山水画展、2002年、2004年全国中国画展等,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联展,国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市地政府及诸多企事业单位收藏陈列。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美术家协会理事、深圳市青联委员、深圳南山画院院士。

  中国写生网: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石涛也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在您的创作中写生重要吗?写生对您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吗?

  马顺先:写生真的很有必要,到我这个年龄我越来越意识到要加强写生的量。就像李可染当年,50多岁,读书读的够多了,必须到生活去考证书本知识的来龙去脉了,必须去寻找自己的语言符号了。可以说像吴昌硕、任伯年、八大山人等古代这些大家的画册和著作,我现在已经不知读多少遍了,书读完之后做什么,就要到大自然中去行万里路,去找自己的题材与风格,就连皴法都应该是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像贾又福,他的题材、笔法、表现效果都是从几十次去太行山的游历写生中提炼出来的。现在有很多同行高手建议我,应该找一个基地,一个自己愿意用一辈子去画的地方,就像自己的老婆一样,要一辈子守着。现在没有找到这样的地方,所以风格一直定不下来。我希望自己在55岁之后形成风格,现在主要还是想多探索,形成风格还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不必太刻意又不能太大意。

  中国写生网:您曾经七赴太行,三上黄山,在这些地方画写生您都是怎么去完成作品的?会不会受到一些画具条件的制约?

  马顺先:我一般是在卡纸上直接创作,在现场至少画完六成到八成以上,如果现场全部完成的话,用的时间会比较长,所以等回来以后再把它完善。其实也就是先尊重对象,再尊重自己;先十分认真地去表现对象,忘记自己;后阶段忘记对象,加上自己。以前受到画具等设备的限制,在现场没有条件画大画,我就画在册页上,画好一段就折起来,再画下一段。最近我发现了一种可以折叠的野餐桌,平时拎着就像一个皮箱似的,用的时候一打开,差不多有四尺纸大小,画起来就很方便。有时写生我也有用铅笔画草图再拍照片的,我反对只拍照片的做法。拍回来的片和现场的感受不一样,草草画一个构图,记录一下感受,回到家里不受照片局限。中国画与西画不一样,西画可以照抄照片,中国画照抄照片看起来就很别扭。

  中国写生网:作为一个多重身份的艺术家,您既要当老师又要画画,应该会比较忙碌,您在时间上是怎么协调的呢?

  马顺先:说实话,教学工作真的会影响到绘画创作,时间总是不够用。我很佩服那些放下一切去画画的职业画家,我没有这个勇气。我希望环境比较稳定,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我可以更投入更安心地创作。一般来说十点之前学校里面没有美术课,我就在画室里画画,这样坚持下来,也有了很多创作作品。同行都觉得奇怪,经常问我,都是同样的时间和工作,你怎么能画出这么多画呢?我就实话实说,时间都是一点点挤出来的。

  中国写生网:有些美院毕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几年虽时有创作,但往往为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向而苦恼,慢慢的也就不怎么动笔了,更多是停留在思考的层面,您觉得这样的状态是一种好的状态吗?

  马顺先:作为画家,必须坚持动笔,不断的去思考、去实践。据我这几年的观察,身边这群画家只要是坚持下来的都有了变化,而那些放下画笔仅仅是思考的画家几年之后已经拿不出像样的作品了。如果我拿我02年03年的作品给你们看,与现在的作品进行对比,你们会发现,当年的我更多的还是在追随宋元时期的绘画风格,表现北方的大山,画得严谨细腻,用氛围制造意境。我一直在思考:北方的画家到了南方应该如何去创作,怎样表达出南方氤氲的味道。我现在已经融合了江浙一带的山水画特点,在严谨与写意之间不断探索,所以说必须要把实践与思考结合起来才会有进步。

  中国写生网:吴冠中曾经提出“笔墨等于零”的说法,国内学者画家针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大讨论,而且现在有很多画家都已经开始摒弃了笔墨,您认为笔墨在中国画创作中重要吗?

  马顺先:现在很多当代水墨画家都说自己的画面上表达的是深层次的东西,是中国的、是传统的,但自己的语言符号与表现形式不是传统的。他们已经摒弃了笔墨和宣纸的特点,像刘庆和的水墨画用的已经不是宣纸,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中国画的用材。但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中国画就是在宣纸上画出来、写出来的,就是要写书法的那种心境,用线条去找到那种内涵。中国画发展到现在到底还应不应该坚持笔墨,要不要宣纸,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中国画的精神内核不容改变,它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必须固守的,但不是要保守。

  中国画家一定要学书法,要读中国经典。熊秉明说过的一句话我很欣赏,他说: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精髓在中国书法。所以说能把书法写好,把书法中的疏离聚散开合争让主次把持好,就能理解中国人的做人规矩了,就知道中国画是怎么回事儿了。

  中国写生网:您提到了吴冠中与贾又福,对于这两位大师的艺术探索和绘画作品您更欣赏哪一种?

  马顺先:这两位画坛名宿,我更欣赏贾又福。有人说贾又福传统,可我觉得贾又福再现代不过了。他的画面构图很当代,意境很大,很壮阔;他的画里真的能够让人感受到中国哲学的精神蕴含在里面。虽然姜宝林、李宝林、贾又福都是李可染的学生,但是与姜宝林、李宝林相比,贾又福这些年的探索绝对是成功的,很有视觉张力。真正伟大的作品不是以颠覆为代价的,而是改造,应该有延续性地去发展,这也是最难的。现代的人很包容,在中西两种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成长起来,已经不再介意是不是国画:首先确定它是一张好画,这样的后果就是:到了最后,没有了画种之分。中国画往哪里去,是当今学术界要思考、要把好舵的大课题。

  中国写生网:对于艺术创作与市场您怎么看?

  马顺先: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和方土比较类似。画得好不好在自己,卖得好不好由天命。我喜欢说:画画是可以卖钱的,但画画决不是为了卖钱。齐白石画画都是为了卖的,但没有人不承认他的艺术价值和学术性。但我与方土又有不同,我不如他更前卫。方土不求画能卖出多少钱,他的位置好又有才气,如果想卖画能卖得很好,但他一直在探索。我如果坚持照着03年那一批画的风格画下来肯定早就赚到大钱了,因为不论是同行还是外行,大家都觉得那一批画很好,但是我总觉得那不是个事儿,山水画成那样不是我最终想要的。这两年的我一直在思索,并不断实践,但至今还没有找到我满意的路子。

  中国写生网:如今的时代已经是一个与前人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的时代,古人所居的山林作为现代人都变成了奢求,现在更多的是开汽车住洋房,您认为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该如何将中国画与时代结合?

  马顺先:传统中国画的回归,可以让心灵在这个繁华浮躁的时代得到暂时的解脱,但是如果与时代不合拍,不入俗世的话,会让人觉得只是在玩古人玩过的东西,就是守旧,与当代艺术比起来不够与时俱进。其实自古以来的山水形象变化并不大,只是因为人的心境发生了变化,才有了不同的山水画。从荆浩到范宽、到王蒙、董其昌、石涛、八大,一直到今天,山水并未大变,山还是石山土山,树还是那么几种树,但画的风格却各有不同。画家的追求在变,风格自然在变,山水只是参照。画乃心声,他画得是否有时代感,是他文化修养的体现。画什么很重要,但怎么画更重要。在现实中,我对汽车、楼房这些身边的现代元素不是视而不见,真的是没有去探索这条路,现代的人应该去画一画现代的城市。

  中国写生网:谢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

  马顺先:谢谢你们有兴趣来探讨有关写生的话题。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马顺先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